【天文地理】高考地理中的地球运动!高考地理中的太阳视运动
高考地理中地球运动部分的天文太阳主要考点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理地理地球地理动晨昏线、高考高考台州市某某交通设施售后客服中心日界线、中的中地方时与区时的运动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视运变化规律等。
1、天文太阳天体的地理地理地球地理动类别:星云、恒星、高考高考流星、中的中彗星、运动行星、视运卫星、天文太阳星际空间的地理地理地球地理动气体、尘埃等。高考高考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
(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台州市某某交通设施售后客服中心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2)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3)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4)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1)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阔);
(2)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地球公转
(1)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2)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 夜短。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1.太阳视运动轨迹
①什么是太阳视运动轨迹?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那么在地球上观察太阳是做相对反方向运动,即东升西落。期间,会看到太阳按一定轨迹划过天空,即太阳视运动轨迹。
②如何表示太阳视运动轨迹?
如上图,通常我们会用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来表示。该图中,某人站在O点观察太阳运动,假如其面向南方,那么东、西、北方向即可确定。所站位置正上方为天顶,当太阳位于天顶位置时为直射,除此之外均为斜射。太阳由东向西运动过程中,当到达正南或正北方向时,要么正午12:00,要么午夜0:00(说明有极昼),图中示意了正午时的太阳高度。
2、太阳视运动轨迹检索
3.如何画出太阳视运动轨迹?
上面我们展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视运动轨迹,这些轨迹我们是按照怎样的规则画出来的呢,只有掌握了画法,才能灵活应对题目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实际很简单,我们只需要确定三个点的位置,即日出点(日出方位)、日落点(日落方位)、中午点(正午太阳方位),三点相连即确定出轨迹曲线。下面依次探索:
(1)日出点(日出方位)、日落点(日落方位)
①春秋分、冬半年、夏半年,各地从什么方位日出日落
②日出日落方位一致,但仍有差异
I 同一天,不同纬度时,日出日落方位如何变化(图1)
北半球冬半年,纬度越高昼越短,日出越晚,日出方位越靠南;日落越早,日落方位也是越靠南。
夏半年,纬度越高昼越长,日出越早,日出方位越靠北;日落越晚,日落方位也是越靠北。
南半球冬半年,纬度越高昼越短,日出越晚,日出方位越靠北;日落越早,日落方位也是越靠北。
夏半年,纬度越高昼越长,日出越早,日出方位越靠南;日落越晚,日落方位也是越靠南。
II 同一纬度,不同日期时,日出日落方位如何变化(图2)
如右图,从4月1日到6月1日,虽然都是北半球夏半年,日出点都是在东北方向,但具体位置有差异,日出点和日落点均向北移动。
上面这些看起来比较繁杂,只需把握好一点,也是一个经常用的重要结论:
在同一天,全球日出、日落方位是一致的,只是在不同纬度上存在更偏南或更偏北的区别。
在同一地点,跟随日期变化,日出、日落方位也会向更偏南或更偏北移动。
极昼地区不存在日出日落,除外。
这样,通过确定半球、月份(季节)以及纬度,就可以确定全球任意位置、任意时间的日出点和日落点。(通过前面的检索图慢慢对应这一规律)
(2)正午点(正午太阳方位)
怎样判断正午太阳在南侧还是北侧天空?
太阳直射点在该地南部,正午太阳就在南部天空;
太阳直射点在该地北部,正午太阳就在北部天空。
根据这一点,就能知道太阳日出之后要向哪半边天空旋转,越过天顶还是未越过天顶。
4、第二种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还有一种常用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如下图:
圆圈及数值表示太阳高度,十字坐标表示方位。在该图上确定轨迹时,仍只需确定三点一一日出、日落、正午。不过用此图表示时,多一个要求是,需要大体将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出来,这样才能画准确。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上图中红线描绘了夏至日北京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夏半年日出东北,太阳高度为0;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正午太阳高度为73°26';夏半年日落西北,太阳高度为0。其他任意日期、地点的太阳视运动状况都可以转绘成该图。
5、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延伸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正午太阳规律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介绍完太阳视运动后,我们会发现:从上午到中午再到下午,太阳高度也是由小到大再变小。这可以认为是太阳高度随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正午12:00处向东西两侧递减。
总之,就地球某一时刻而言,直射点位置太阳高度最大(90°),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直到晨昏线处最小(0°)。(如右图)
6.太阳方位与时刻
你能不能确定地方时8: 00,太阳在什么方位?(以北半球为例)
①春(秋)分:此时全球昼夜平分,日出6:00,日落18:00。所以,8:00太阳在东南方向。
②冬半年:只要8:00已日出,8:00太阳在东南方向。(如图1)
③夏半年:只有这种情况稍复杂。当太阳高度较小时,8:00太阳可能转至东南方向(图2红线);当太阳高度较大时,8:00太阳可能转不过正东,仍处在东北方向(图2蓝线)。所以此时8:00太阳在什么方向我们无法确定。这里我们只是以8:00举例,实际根据这一理解,我们有时可以估计某地任一时间点的太阳方位。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相关文章: